< BACK

香港居屋(二):今時今日,居屋也是香港百萬富翁的上樓希望
December 17, 2021

/香港連續11年世界樓價最難負擔城市//樓價中位數達收入中位數的20.7倍////意思係不吃不喝都要存20.7年錢先買到樓//

💬對,現實就是: 「以前我哋叫百萬富翁,依加即使有過百萬連個車位都可能買唔到。」

話雖如此,香港人對於置業的願望從未降低(肺炎都無影響)。對夾心階層來說最渴望就是能透過買居屋以實現上樓願望。

上回提到,首次有私人發展商推出資助置業房屋計劃。但最為人熟悉的莫過於居屋,但對於這背景你又知多少?居屋全名為居者有其屋計劃,此計劃是以比市價略低的價格出售的永久公營房屋予合資格的申請人。在2019年,大概有15%的香港市民住在居屋。

綠表?白表? 為何綠表成功申請機會較大🤔?/居屋設有綠表(正租住或輪候公屋的居民,或公務員房屋資助制度下申請居屋配額的公務員)及白表(非公屋居民)的申請制度。事實上,居屋的原意是透過安排較富裕的公屋住戶置業,從而騰出公屋單位給更有需要人士,促進社會流動性。所以整個計劃比較側重綠表的申請,約八成單位都是給予綠表申請。白表只佔餘下的兩成,白表本是優化計劃,避免有人為購買居屋而申請租住公屋單位,影響真正有需要的市民。

什麼是補地價,價錢有優惠?/香港所有土地由政府擁有,若發展商要買地起樓,就要先向政府支付地價。若政府用自己的地來興建公營房屋,地價就會由一般買家支付。不過,政府為協助市民置業上車,推售居屋時,一般會提供折扣額,讓合資格買家能夠以比市價低的價錢置業,變相免地價。當然免地價房屋也有轉售限制,業主如想出售或出租,需視乎準買家的身份,可以須先向政府補地價。假設,業主想於公開市場出售或出租或單位,就要先補地價,才能解除轉讓限制。相反,若業主不打算公開市場轉讓單位,可以選擇轉讓予持有「購買資格證明書」之合資格人士,如綠表人士或白居二配額持有者,如此就不用補地價。不過,業主在政府認可的第二市場轉讓單位,就不能自行定價了。

DID YOU KNOW ?
MILK TEA IS THE SPIRIT OF YOUNG TEENAGER OF HONG KONG
延伸文章
「皇都嘅集體回憶係「集」邊個嘅「體」? 鄧麗君我個仔已經唔識啦!」 上回有輕輕講過皇都戲院被忽視的歷史價值,不單是它那十分少見的外露「飛拱結構」,更重要的是它承載著一段娛樂文化的歷史。我港有幸被邀請去參觀皇都戲院, @walk.in.hong.kong 介紹了很多關於皇都的故事。 北角作為「小上海」印證著香港娛樂文化的發展/ 相信大家都知道北角是個「小福建」,但其實這裡成為福建人的聚居地前是個「小上海」。早在四十年代很多上海人因內地政局不穩而南移香港,而這些上海人不少是從商的有錢人,他們把上海的時尚文化、生活品味和精彩的夜生活帶到了北角。你有曾想像過早在四十年代已經有一站式遊樂園、夜總會和戲院?風靡一時的新麗池夜總會,一座大廈竟然擁有溜冰場、舞廳和泳池等娛樂設備。 將香港和世界連繫的戲院/ 而皇都戲院前身的璇宮戲院正正在這個奢華娛樂文化背景中出現。璇宮戲院是國際級的戲院,吸引了世界頂尖的古典音樂家和香港著名音樂家登台,例如鄧麗君等,把香港與國際連繫著。其後易手改名為皇都戲院,改建了停車場成商場和加建了住宅大廈。它一直作為粵劇和世界級表演,後期成為電影放映的重要平台,緊緊相扣著北角這個社區。建築師羅慶鴻質問皇都是「集」誰的「體」,我會說它可能不是你的回憶,但它告訴了我關於北角這個社區的歷史和故事,以至它對香港文娛發展的深遠影響。 從社區看建築的價值/ 古蹟辦有它一套準則去評審一棟建築是否具有成為歷史建築的價值,包括歷史、建築、社會價值、組合價值、保持原貌程度、及罕有程度。但當中其實有很大的空間去詮釋這些準則。而往住被忽視的是建築在社會的價值。當然很多人會說皇都戲院的社會價值只是過去的事,現在只剩外殼。但正正是這些建築承載著與你有關的社區故事,它塑造了該社區的形象和性格,而這些多樣性的社區才構成了香港這個地方。我們更應該利用這些歷史建築的故事加以活化並承傳下去。我很高興聽到新世界主動提出要活化皇都戲院,更希望開放飛拱作公共空間。最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同行的 @charlescwlai 說的:「以前北角沒有高樓大廈,皇都顯得很凸;如今高樓大廈林立,皇都便顯得凹下去了。」但不論凹凸,它依舊是特別的存在。 #kongcept #我港 #皇都戲院 #再說皇都 #保育 #古蹟保育項目 #CreatingSharedValue #LivingHeritage #Conservation #PreserveHKhistory #Revitalisation #StateTheatre #neverendingstory #kongcept_community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香港居屋(二):今時今日,居屋也是香港百萬富翁的上樓希望
//香港連續11年世界樓價最難負擔城市// //樓價中位數達收入中位數的20.7倍// //意思係不吃不喝都要存20.7年錢先買到樓// 💬對,現實就是: 「以前我哋叫百萬富翁,依加即使有過百萬連個車位都可能買唔到。」 話雖如此,香港人對於置業的願望從未降低(肺炎都無影響)。對夾心階層來說最渴望就是能透過買居屋以實現上樓願望。 上回提到,首次有私人發展商推出資助置業房屋計劃。但最為人熟悉的莫過於居屋,但對於這背景你又知多少?居屋全名為居者有其屋計劃,此計劃是以比市價略低的價格出售的永久公營房屋予合資格的申請人。在2019年,大概有15%的香港市民住在居屋。 綠表?白表? 為何綠表成功申請機會較大🤔?/ 居屋設有綠表(正租住或輪候公屋的居民,或公務員房屋資助制度下申請居屋配額的公務員)及白表(非公屋居民)的申請制度。事實上,居屋的原意是透過安排較富裕的公屋住戶置業,從而騰出公屋單位給更有需要人士,促進社會流動性。所以整個計劃比較側重綠表的申請,約八成單位都是給予綠表申請。白表只佔餘下的兩成,白表本是優化計劃,避免有人為購買居屋而申請租住公屋單位,影響真正有需要的市民。 什麼是補地價,價錢有優惠?/ 香港所有土地由政府擁有,若發展商要買地起樓,就要先向政府支付地價。若政府用自己的地來興建公營房屋,地價就會由一般買家支付。不過,政府為協助市民置業上車,推售居屋時,一般會提供折扣額,讓合資格買家能夠以比市價低的價錢置業,變相免地價。當然免地價房屋也有轉售限制,業主如想出售或出租,需視乎準買家的身份,可以須先向政府補地價。假設,業主想於公開市場出售或出租或單位,就要先補地價,才能解除轉讓限制。相反,若業主不打算公開市場轉讓單位,可以選擇轉讓予持有「購買資格證明書」之合資格人士,如綠表人士或白居二配額持有者,如此就不用補地價。不過,業主在政府認可的第二市場轉讓單位,就不能自行定價了。 #我港 #kongcept #我港建築 #archi_kongcept #居屋 #香港屋邨 #屋邨商場 #hkshoppingcentre #香港自救 #hongkongshoppingmall #shoppingmall #pops #hongkongestate #estatelife #hkcommunity #綠表 #hkdevelopment #hkarchitecture #上車 #買樓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港式保育後的中環街市,能成為承傳或創造文化的載體?
PMQ將宿舍變成文創中心或是大館將監獄變成博物館,但不是所有活化項目都能複制的,當然在香港,成本效益是很重要的考量,大館算是相對成功的背後是因為有賽馬會支撐開支。那「#中環街市」又如何能達到商業、保育及社會發展之間的平衡? 📽從創先河到被迫停業的中環街市/ 中環街市建於1850年,於1938重建成現在具「包浩斯風格」的現代主義建築,因「形式源於功能」,其外觀與開放式空間創當時街市設計的先河。中環街市曾經亦是全東南亞最大的肉類市場。可惜它身處中環商業核心地帶,未能跟隨城市發展的步伐,終於在2003年停止營業。至今成為「新假期」標題中的「歐式日光庭園+舊建築活化打卡位+過百檔本地文青小店/酒吧餐廳/掃街小食」。 📽香港的街市文化/ 街市對於香港人除了是個買新鮮貨的好地方,還是連繫彼此的重要社區脈絡。中環街市正是百年間半山與中上環居民的聚腳點。而它從1842年經歷了三次的重建,承傳到現在的是它在社區發揮的功能及街市文化,建築的設計亦呼應著這功能。街市檔戶世代相傳,例如有魚販從1939年開業,後由子承父業,營運至街市的最後一天。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中環街市的活化成果。結業前的101個檔口只有13個能回到「街市」,再經過18年的空窗期,世代相傳的檔口早以被迫終斷。取而代之的是咖啡店、文創小店、餐廳、超市。加上被美化的水磨石檔口和樓梯;把街市兩邊分隔開的玻璃,「中環街市」的影子蕩然無存。 📽如何脫離「港式保育」?/ 如以「文化」和「社區」角度去量度活化的結果,那我們要思考的是「中環街市如何成為載體去承傳過往的文化價值或創造新的文化價值。」第一步當然是超越「得返個殼」的建築層面保育,但只是保留街市的功能不合乎這時代的社會需要,過度商業化的設計與營運難為孕育新的文化價值。大館算是平衡到兩者的利益,卻需要龐大資源去支撐。 而在「社區層面」來看,如果以中環街市為起點向上走兩條街,已經是士丹利街的大牌檔,結志街的蘭芳園,嘉咸街的街市和香港最舊的唐樓永和號。中環街市又能否與這些地方產生關係?它能夠成為半山和商業區社區橋樑? 的確保育活化的課題複雜,值得大家思考。 保育案例參考: - #中環立法會大樓,原為高等法院 - #香港大學堂,原為杜格拉斯堡(住宅)、傳道會 -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原為英軍宿舍 保育文章參考: - 活化與保育/ 許焯權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要有光·光房: 不只為給你一個家,而是讓你有機會再出發/
要有光·光房💡🏠 👣不只為給你一個家,而是讓你有機會再出發/ 「 他們不需要我們的錢,而是需要給他們空間,給他們一條出路。」要有光的宗旨不單只是要提供一個住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要給這些「短貧戶」一個機會去重建向上流動力。其實有不少處於貧窮的人,他們是有能力和有目標的,他們只是欠一個空間和機會去踏出脫貧的那步,而「要有光」正正希望住戶能靠自己行出這一大步,他作為同行者,為住戶配對到一位「短貧戶教練」。教練會訓練租戶訂立個人發展目標。他們重視租戶經濟性發展及非經濟性發展的平衡,提升租戶的創造力及向上流動力,希望即使租戶在三年租約期後仍能靠自己找出有效的方法及累積到足夠的成效,去「畢業」遷出及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建造可持續發展的社區網絡/ 你有多久沒有跟鄰居交流?「要有光」其中一個的抱負是組織這些光房成為社區網絡。尤其「光房」租戶多為單親家庭,建立良好的鄰里關係能給他們精神上的支持,有需要還請鄰居幫忙「救火」。他們的「短貧戶教練」既會收租也會經常關心租戶的社交狀況,又會舉辦活動令這些滿佈各區的「光房」連繫成一個社區。而在深井的「光屋」因針對貧窮家庭租戶,這裡更設有兒童活動室和社區苗圃,讓他們可以給子女一個跟蝸在劏房不一樣的童年。而上年新世界發展捐了一塊在天水圍的地皮計劃興建「光村」,希望針對青年租戶,提供創意文化空間,讓他們能夠利用自己興趣向上流。 🏙建公屋是解決房屋問題的唯一出路?資源共享的重要性/ 不論是像新世界的大集團,還是散佈在各社區的小業主,其實香港有很多有心人,他們不為賺到盡,而想為社會盡點努力。但他們欠缺渠道去將自己的物業回饋社會,同時也有很多貧窮戶是有責任感和上進心想向上流。「要有光」正作為兩邊的中介人,為良心業主配對適合的租戶和提供管理的服務。其實香港有很多的閑置土地,「光屋」本來就是被棄用的工廠宿舍改建而成,我們為何不能利用這些現有的資源去提供過渡性空間給貧窮戶一個機會,從旁協助他們向上流?而不只是一味填海建更多公屋去解決問題。最令我印象深刻是「要有光」指有不少租戶能夠在三年內儲到六位數的積蓄,這證明靠自己上樓不是夢! 鏗鏘集: 光屋 link at bio 圖一攝: 馮漢柱 #kongcept #我港 #kongcept_community #我港社區 #要有光 #光房 #過渡性房屋 #transitionalhousing #housingproblem #hkhousing #房屋問題 #newhousingmodel #NWD50 #WeCreate #WeAreArtisans #WeAreCSV #creatingsharedvalue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彩雲邨商場: 穿梭在這城市森林的坡道 - 細看著片刻的喧嚷
彩雲邨商場 穿梭在這城市森林的坡道細看著片刻的喧嚷🌲🌴 各種社區空間的驚喜/ 彩雲邨商場被清水灣道分成兩邊。由於這個屋邨與九龍灣和彩虹都相對較遠,因此這裡的規劃比較全面和集中,包括巴士總站,市場,超級市場,餐廳和雜貨店等,能夠自給自足。這個商場的空間絕對能給你不少驚喜。沿途走過這商場,你會發現一個休憩空間向清水灣道伸展出去,原來這裡種著一棵百年老樹;在酒樓對面的走廊可以發現兒童玩樂的設施;商場的中心點是個像「城市森林」般的公共空間;最後你可以走過樓梯上到空曠的天台平台看遍整個山頭。儘管彩雲的社區中心與商場(大約200米)是分開的,但是整座商業建築本身已經提供了很精彩的商業與社區體驗。 穿梭在城市森林的坡道/ 六個園境的佈置構成了這個「城市森林」。很有趣的是居民很自然地分佈在三個區域以免發生衝突或打擾到其他人。空間的南側是老人休息和看報紙的地方;中央部分因馬會開設在側旁,而被不少中年男士佔據著。北側多為休息或吃午飯的人。三個區域沒有明確的分界線,郤能看到他們能夠和諧地分享同一空間,這裡讓我看到社區自主的可能性。兩個坡道橫誇整個「城市森林」,提供了一種較慢的步行體驗,一邊可以細看著公共空間發生的片刻,另一邊可以觀看到攤位之間的喧嚷。 地區: 彩虹 建造年份: 1979 建築類型: 開放式建築 樓層: 4 持有公司: 領展 Urban Forest/ Six blocks of landscape form the urban forest. There are generally three types of user who determine their occupying zone clearly to avoid conflict and disturbing experiences. The south side of space was occupied by elderly who were resting and reading newspapers; the central part was occupied by men who were doing horse betting while the jockey club was next to the space; the north side was occupied by the elderly and workers who were taking a break or having lunch. The circulation is directing to the urban forest. On the contrary, two ramps run between the span of the void offering a walkable experience that you could either be watching the activities in the urban forest or in the stores on the other side. District: Choi Hung Year: 1979 Typology: Open Block Floor: 4 Ownership: Link Reit #我港 #kongcept #kongcept_community #彩雲邨 #香港屋邨 #屋邨商場 #hkshoppingcentre #香港自救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公共廣場變國際學校的操場,商場成富裕階級的囊中物
公共廣場變國際學校的操場,商場成富裕階級的囊中物/ 每次我做資料搜集時都是會先看看google 照片,經常都會彈出讓人不感安逸的新聞標題,今次亦不例外:「興民商場活化後僅餘5間鋪 商場傳變國際學校」 當然新聞也無誤地變成事實,屋邨商場變成了法國國際學校。簡單講講興民商場的設計,同樣跟上次介紹的彩德商場類近依靠在山邊,以一部電梯塔所連接到上層的商場部份,現只剩數間商鋪。商場主體本來有一個露天廣場,被商鋪包圍,是居民流連和購買日常用品的地方。現在成為國際學校的操場和課室。當我看到公公婆婆被趕到商場門外的長凳到休息,不禁感到十分心酸。 所以到底為何會有這樣的結果?領展在2016年將商場賣給「佛山順聯集團」,集團接手後初期已被投訴管理不善,導致環境惡劣,晚上亦也沒有保安駐場。商戶三個月後隨之收到通知全數不被逐約,更多疑似集團從中圖利事件可參考下面ref文章。結果商場改建為國際學校,而同時被此集團購入的田灣邨商場也落得一樣下場。商場不但被私人化而奪走其公共性,更成為了富裕階級的囊中物。 地區: 柴灣 建造年份: 1982 建築類型: 庭院式 樓層: 3 持有公司: 佛山順聯集團 參考報道: 1. 柴灣興民商場明年結業 業主要求還原店舖 商戶:特登掠水/ 獨立媒體 2. 柴灣孤島 - 興民商場「活化」後僅餘5間舖商場傳變國際學校/ HK01 Public square became the playground of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estate shopping centre became the pocket of the wealthy class/ The news headline about estate shopping centre in google search always make people feel uncomfortable. This time is no exception: "After the revitalisation of Hing Man Shopping Centre, there are only 5 shops remaining. Rumour spreads about it converting to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course, the news has also become a fact without error. LINK Reit sold the centre to the "Sunlink Company Group" in 2016. After three months, the merchants received a notice that all of them will not be expelled. As a result, the shopping mall was converted into a French international school. The main body of the centre originally had an open-air plaza surrounded by shops, where residents lingered and bought daily necessities. Now it has become the playground and classroom of an international school. District: Chai Wan Year: 1982 Typology: Courtyard Floor: 3 Ownership: Sunlink Group Company Limited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要有光·光房: 不只為給你一個家,而是讓你有機會再出發/
要有光·光房💡🏠 👣不只為給你一個家,而是讓你有機會再出發/ 「 他們不需要我們的錢,而是需要給他們空間,給他們一條出路。」要有光的宗旨不單只是要提供一個住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要給這些「短貧戶」一個機會去重建向上流動力。其實有不少處於貧窮的人,他們是有能力和有目標的,他們只是欠一個空間和機會去踏出脫貧的那步,而「要有光」正正希望住戶能靠自己行出這一大步,他作為同行者,為住戶配對到一位「短貧戶教練」。教練會訓練租戶訂立個人發展目標。他們重視租戶經濟性發展及非經濟性發展的平衡,提升租戶的創造力及向上流動力,希望即使租戶在三年租約期後仍能靠自己找出有效的方法及累積到足夠的成效,去「畢業」遷出及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建造可持續發展的社區網絡/ 你有多久沒有跟鄰居交流?「要有光」其中一個的抱負是組織這些光房成為社區網絡。尤其「光房」租戶多為單親家庭,建立良好的鄰里關係能給他們精神上的支持,有需要還請鄰居幫忙「救火」。他們的「短貧戶教練」既會收租也會經常關心租戶的社交狀況,又會舉辦活動令這些滿佈各區的「光房」連繫成一個社區。而在深井的「光屋」因針對貧窮家庭租戶,這裡更設有兒童活動室和社區苗圃,讓他們可以給子女一個跟蝸在劏房不一樣的童年。而上年新世界發展捐了一塊在天水圍的地皮計劃興建「光村」,希望針對青年租戶,提供創意文化空間,讓他們能夠利用自己興趣向上流。 🏙建公屋是解決房屋問題的唯一出路?資源共享的重要性/ 不論是像新世界的大集團,還是散佈在各社區的小業主,其實香港有很多有心人,他們不為賺到盡,而想為社會盡點努力。但他們欠缺渠道去將自己的物業回饋社會,同時也有很多貧窮戶是有責任感和上進心想向上流。「要有光」正作為兩邊的中介人,為良心業主配對適合的租戶和提供管理的服務。其實香港有很多的閑置土地,「光屋」本來就是被棄用的工廠宿舍改建而成,我們為何不能利用這些現有的資源去提供過渡性空間給貧窮戶一個機會,從旁協助他們向上流?而不只是一味填海建更多公屋去解決問題。最令我印象深刻是「要有光」指有不少租戶能夠在三年內儲到六位數的積蓄,這證明靠自己上樓不是夢! 鏗鏘集: 光屋 link at bio 圖一攝: 馮漢柱 #kongcept #我港 #kongcept_community #我港社區 #要有光 #光房 #過渡性房屋 #transitionalhousing #housingproblem #hkhousing #房屋問題 #newhousingmodel #NWD50 #WeCreate #WeAreArtisans #WeAreCSV #creatingsharedvalue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屋簷上的橙色磚瓦
屋簷上的橙色磚瓦⛺️/ 華明邨商場是由兩座商業建築所組成,兩者由天橋連接。建築師的設計意念是想將屋邨內的公共空間和商業建築群打造成傳統的中國庭院。 不單利用了退台式的磚瓦屋頂達至每層建築輪廓的偏移,而其邊界也運用了大量綠化裝飾,兩棟建築之間的動態輪廓構成了很有趣的對稱開放空間。 建築師刻意將四座樓梯塔從兩層的商業建築向上延伸,便能吸引到訪者視覺上的注意力,而忘記頭上充滿壓迫感的屋苑大廈。 「民坊」更因應這設計風格翻新了商場裡的街市,以中式宮殿設計呼應室外的園林景色。這個商場的成功之處在於經過三十年後的今天仍然能保留其獨特魅力,更主導了管理公司的翻新設計方式,而不是被翻新成單一化的商場設計。 地區:粉嶺 建造年份:1990 屋邨商場類型:庭院式 樓層:2 持有公司:民坊 Wah Ming Shopping Centre consists of two commercial blocks linked by a foot bridge. The core idea is to transform the complex into a traditional Chinese courtyard. The retreating tiled roofs, offsetting from the block boundary with greenery input, creates dynamic contours of the open space in between. Four staircases tower with tiled roofs intentionally extend from the complex. They draw the attention from visitor and away from the compressive housing blocks. “ People’s Place “ renovated the market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shopping centre design. The new Chinese palace design echos with the sense of Chinese courtyard. The success of this shopping centre is that it still retains its unique charm after 30 years, and it is capable to dominate the management company's refurbishment design instead of being refurbished into a homogeneous shopping centre design. District: Fanling Year: 1990 Type: Courtyard Floor: 2 Ownership: People’s Place #我港 #kongcept #我港建築 #我港社區 #archi_kongcept #kongcept_community #華明邨 #屋邨商場 #香港好きな人と繋がりたい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廣源邨商場: (一) 走進歐陸小鎮, 集九座建築而成的商場
你或許會疑惑這紅磚鎮在香港嗎? 這竟是商場?!🧱 我港的早前訪問了設計廣源邨的建築師江焯勳Joseph,了解不少關於廣源邨設計背後的理念。Joseph時任職房屋署助理署長,擁有「沙皇」的稱號,因為他在七十到八十年代設計了當時沙田區絕大部份的公共屋邨,包括龍亨邨、瀝源邨、和我港介紹過的新翠邨 (註1)。 行人優先的規劃/ 八十年代的新城鎮公屋規劃盛行社區自給自足的發展模式,身處於山腳的廣源邨也不例外。Joseph提到他認為公屋的空間不足以居民去生活,所以希望在邨內提供更多地方讓居民使用,制造「額外的居住空間」。廣源邨使用了人車分隔規劃。邨內則能提供一個安全而可步行的空間,並提供社區和商業設施。他巧妙地安排了一條快捷和一條正常路線供居民穿梭,一條設置在邨的外圍供居民直通巴士站與不同屋苑;另一條則藏在邨內不同商業建築之間。 商場 = 九座建築+三十六面牆/ 他將商場分成九座兩層高的商業建築散佈在邨的中心,靈感來自於這個地區周邊的鄉村,所以這些商業建築就像鄉村內的村屋般。為乎擋雨的實際需要,九座商業建築都由有蓋的通道串連著,但他希望居民不被上蓋限制著行走的動向,能自由地生活於大自然裡。而這些建築外則是創造了不同的公共空間,你可以看到一些老人在較隱閉的角落下棋和聊天;另一些老人聚集在中央廣場等待餐廳派中午飯(註2);還有一些人在看似古老的噴水池旁休息。人們真的在這裡生活著。這裡亦因為規劃上的限制令廣源商場逃過了翻新加租的命運,更加關於租金的分析,一定要看 @explainerhk 最新的post! 原來商場租金按商場級數去分類!(圖4) 能打造成歐陸小鎮般不只是規劃上的考量,還有更多設計上的心思!下回再續! 記得follow @kongcept852 ! 最後如果有興趣在4月24號參觀廣源商場的朋友可以向我們報名或DM @building_narrative ! 地區: 沙田 建造年份: 1989 建築類型: 庭院式 樓層: 2 持有公司: 領展 註(一)重溫: 新翠邨商場的一片綠洲 註(二)重溫: 廣源邨的日常 An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with the architect Joseph Kong Churk-fan, who designed Kwong Yuen Estate and most of the estates in Sha Tin district. Joseph explained the design concept, particularly of the Kwong Yuen project. 9 blocks; 36 facades/ His design approach was to position nine small blocks at the centre of the estate, responding to the surrounding villages in the hill. All blocks are linked by canopies, which shaped various type of open spaces with different spatial quality. Men are doing gambling in covered open space; the elderly are sitting at the central open space surrounding by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Aged fountains can be found in some of the open space. If you wish to visit the Kwong Yuen shopping centre with us on 24/4, please contact us or DM @buildingnarrative! District: Sha Tin Year: 1989 Typology: Courtyard Floor: 2 Ownership: LINK Reit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新翠邨商場: 綠洲與商場之間,真的需要明確的界線?
新翠邨商場🍃 綠洲與商場之間,真的需要明確的界線?/ 新翠商場分成兩部份,一邊是超級市場,另一邊與一座住宅塔樓融為一體。 商場入口與屋邨中央公園的綠化空間合併。 玻璃拱頂照映著商場的池塘中庭, 大量的綠化景觀和碎石花紋的外牆互相呼應。 樓梯正對著池塘的中央,彷佛在叫停你去細看這片綠洲間的片刻,但由於新建了自動扶梯,令原有的樓梯體驗被忽視了。 上到一樓推開其中一道防火門,通過走火通道,你便能到達隱藏在對面超市上方的球場。有趣的是雖然現為領展持有的商場,但除了地圖的平面設計是與其他領展商場統一外,經過40年的歲月,這裡設計保存的完整度罕有地高,就連代表新翠商場的原有LOGO仍能看到。 地區: 大圍 建造年份: 1983 建築類型: 走廊式 樓層: 2 持有公司: 領展 建築師: 江焯勳 Is there boundary between oasis and shopping centre?/ Sun Chui Shopping centre consists of two parts. One is the supermarket and the other one is integrated with a slab housing block. The building form is in line with the rectangular contour of the slab block. The entrance is merged with green and recreational space at the centre of the estate. A curved glass roof shines the human-made pond. The incredible amount of greenery and the use of stonework echo harmoniously with the pond. The staircase is orientated to observe the moments at the pond but is inhabited because of the newly built escalator at the opposite. Surprisingly, there is a secret bridge, behind a fire escape hallway, that links up the adjacent sports court above the supermarket block. District: Tai Wai Year: 1983 Typology: Arcade Floor: 2 Ownership: Link Reit Architect: Joseph Kong #我港 #kongcept #kongcept_community #新翠邨 #香港屋邨 #屋邨商場 #hkshoppingcentre #香港自救 #urbanoasis #城市綠洲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恆安商場: 走進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場景
🔮🛖走進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場景! 恆安商場坐落於屋邨中心的商業建築。 邨內的樓梯和電梯連接著平台,覆蓋範圍之大與「綜合平台型」商場類近。 入邨的過程中,我起初已被三角頂的深啡色天橋和樓梯所吸晴,穿過平台落到地面看看整座建築,延伸的平台篷頂連接著商場、街市和公園,橫向而厚實外牆的三角形邊界不斷交錯,配合外露的綠化景觀,讓你彷彿置身於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場景。領展可能也看中這一點,將街市翻新成鄉村田園風,那當然沒有屯門安定街市的扭曲外牆那麼誇張! 而有趣的是三角形邊界交錯的背後卻是十分空擴的商場中庭,十分罕見的坡道設計圍繞著整個中庭。而底層的夾層平台,既可以是表演舞台,又引導你搭上不停旋轉的坡道。位於坡道的每個商鋪都不同高度,與旺角朗豪坊上層設計有些許類似。可惜的是新建的扶手電梯取代了慢步坡道的體驗。 地區: 馬鞍山 建造年份: 1987 建築類型: 中庭式 樓層: 5 持有公司: 領展 Passing through the scene of Alice in Wonderland! Heng On Shopping Centre is a commercial block located at the centre of the estate. The podium level stretches and connects across the estate. The canopy extended from the escalator entrance plays as the transactional space between the commercial component, the market and the open space at ground. The floor slab and the balustrade formed multiple triangular planes crossing the entire block. It creates contrasting visual influences between th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visibility from outside is less conspicuous, but that from inside is surprisedly open. The ramping system and the elevated stage space stimulate a continuous walkable journey from the podium to the top. However, a new escalator system has been added nearby the entrance that draw circulation flows into the escalators instead of the ramp. District: Ma On Shan Year: 1987 Typology: Atrium Floor: 5 Ownership: LINK Reit #我港 #kongcept #kongcept_community #恆安邨 #香港屋邨 #屋邨商場 #hkshoppingcentre #香港自救 #hongkongshoppingmall #shoppingmall #pops #hongkongestate #estatelife #hkcommunity #hengon #hkdevelopment #hkarchitecture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